8.23.2012

生命之詩 Poetry

這種影片你是拿它沒辦法的。
那種厚實的力道,把其他的電影都變成形式,變成蛋糕上的糖霜,失去重量。

相較於中文的翻譯,我更喜歡英文片名《Poetry》,(不知道原來韓文片名是什麼)。雖然加上「生命」二字也非常切合影片主題,而且更能具象化思考方向,但「詩」感覺比「生命之詩」來得含蓄,涵蓋的範圍也更廣,就像這部電影一樣,說出了遠勝於表面字數的綿長餘味。

一位得知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年邁婦人﹣美子,與外孫同住的她,希望透過詩的寫作,記錄下生命中她還能記得的、感覺到的美好。但就像記憶開開關關,美好的事物也只擁有短暫的生命,外孫與同學一起犯下不可原諒的大錯,美子必須想辦法收拾殘局。

這部電影在讚美導演之前,其實要先提到紮實的劇本。原本只是寫詩創作上的煩惱,卻帶出意料之外異常沈重的生命課題和寬度,一個校園性侵案件把美子從加害人的家長身分,藉由要彌補小孩子的過錯而立場全然對調變成受害者之一,事件延伸牽連出驚人的衝擊力,也讓看似不相關的個體產生交集甚至相互呼應。

電影看起來是溫和柔軟的,其實刀刀見骨。導演李滄東用柔韌的筆勢,塗捺出殘忍的社會現狀,描繪的是暴力,但筆鋒又充滿包容。一場便衣到家裡帶走男孩的戲,就像整部電影的縮圖,看起來美子只專心地想要取回樹上的羽毛球,在收斂的情緒下其實是難以承受的衝擊和潰散的悲傷,雖然一切看起來仍然如常。

故事的結局處理,可能是影片中導演的手干預最多的部份。雖然說是意識到導演的意圖和操作,但這樣的干預倒還不致於構成負面的困擾,透過幾個鏡頭的銜接,和角度的模擬,把美子最後的決定用帶有詩意的方式,「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點到為止。

生命,就像一首詩,有限的篇幅下是滿溢的情感與真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