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006

謊顏 Time

因為太專注在其他片單,讓我幾乎忘了金基德。

題材很生活,但處理得抽離。
愛情裡,什麼是真實呢?兩人的愛是真實的嗎?眼前的對方是真實的嗎?
接吻、擁抱、作愛,我們擁有愛人多少程度的真心?
有多少比例的真實要表露?又有多少應該隱暪?

如果無法以容貌作為辨識愛人的根據,我們還有什麼線索可以依循?
眼前這個長得和情人不一樣的人,感覺卻這麼相似,
是同一個人嗎?同一個靈魂?
還是我們原本尋找的對象就只是同一種理想類型的投射?
無故消失又整容的舊情人,會是眼前這個人嗎?
如果現在的愛人以一種新的型態出現,像重新包裝上架的商品,我們再度墜入情網,
對雙方來說,愛得仍然是當初相同的人嗎?
那麼愛情其實只是建立在善變的外表上?

韓國的整型風潮時有耳聞,整容這個話題永遠有爭議,
它和美麗、真實、虛榮、道德切身相關,
但金基德把它挪移到延伸的象限邊緣進行另一場討論。
變得好看是不是就可以得到幸福,這個議題往往在台灣的電視節目會搞成低程度綜藝,整型是手段,得到幸福的人生也許是目的,但唯一可以確定得到的只有無法改回去的樣貌。
人類脆弱,愛情脆弱,長相不會自出生跟著一輩子,當五官可以任意更動,再沒有什麼是堅定不移的,也許愛情也是。

電影裡男女主角曾經約會的地點,有著石雕和藝術裝置作品,
即使隨著漲退潮被浸在海裡,它們也不會改變。
所以也許是同一對戀人在上面拍照,即使長相已經改變,也許愛情可以從外貌超脫,掙脫時間和人性的限制。

整體來說,還是有金基德一貫的細膩、哲理還有寓意,也仍然有許多我意想不到的安排,看他的電影我總是猜不到結局。
電影結束時我座位附近的男孩子互相討論著,覺得《空屋情人》才是經典,好像也有人覺得這部片很多笑點(why?),對白又太多,不如以往他的沈默觀察。
我覺得對白多寡只是一種形式和表象,一個故事如果說得好,是說書加上擬聲或是默劇應該都很精彩。
整部電影我反而覺得很悲傷,結束時心裡塞滿了無奈,一切的失常只是因為執著和愛,當執著不被理解,就成為瘋狂。

希望有機會在院線再看一次。

11.30.2006

服務生之死 Ober(Waiter)

有人說當作家筆下的角色誕生時,就有了其自主的意識。
所以許多作者到最後無法控制自己創造的人物,只能任故事朝向「不得不如此」的方向延伸。
《服務生之死》這部影片和上述就有點關係。
滿足了其中一個角色的希望,又不能讓全部人滿意,
就算大部份的人都高興了,可能作者自己卻不同意。
在形式上大膽創新,質疑了電影的提供角色和觀眾的接收角色之間的關係,在劇情上反問角色和作者之間的控制定律。

影子保鏢 The Minder

我們就跟在主角旁邊。
看著他從梳洗準備出門,到深夜休息,中間的時間就是等待和跟隨。
男主角跟著政要,我們跟著他。
這麼枯橾無聊的生活,可是影片一點都不無聊。
表現出來的冷靜制約,情緒在這種過份壓抑下,反而顯得波濤洶湧。

男主角有速寫的嗜好,但這種結合眼和手的高度自我意識的行為,
只能祕密地進行。平常,他不用有自己的個性,他是保鏢。
素描也是他的生活寫照,他看著別人,但對方幾乎不會注意到他。

沒有光環,沒有和委託人的曖昧,
沒有自由。
如果影子要獨自行動,就必須脫離主體。
或者主體死亡。

全片直到結束上字幕才出現配樂,影片的安靜沈默就像聾了一樣,
心裡的吶喊以最大分貝爆發,然後震耳欲聾,從此又再聽不見。

超完美地獄 The Bothersome Man

這部影片的英文片名是:The Bothersome Man
我想,對於男主角身處的環境來說,他的確是不受歡迎。
冷感的色調形成全片獨特的風格,
影片裡的世界即真實又虛幻。
像我們平日生活一般真實,但抽掉熱情、吵噪、傷心、髒亂......這些突發性的情緒和元素,
一切都冷靜、理性、規律、乾淨。

我們跟著男主角莫名地就到了這個地方,
裡面有輕鬆的工作、漂亮的女伴、可以恣意作愛、儘量申請添購辦公室設備和傢俱,
劈腿沒關係,甚至也不會死。
只是吃不出食物的味道,也無法定義這到底是什麼地方;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不是由你控制,你只能接受安排。

到最後也許不完美的才是真實,有期限的生命才有溫度。
全片並沒有固定的問與答,觀眾從開始就抱著疑問,但故事繼續進行,你好像得到了答案又好像只是自己的猜測。但現實生活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答案。

讓人發笑,又感覺恐怖,風格奇異的一部電影。

戀愛魔鏡 Mr. Average

因為我是幹廣告的,所以看這部片會心虛。
我們平時總是試著置入、操作,而且希望一切都不落痕跡。
我們的工作,某種程度來說就是影片裡討厭的市調公司那些笨蛋們。
當然也許也包含政客。

我想,應該是自以為聰明的人才覺得可以操縱大眾,
但聰明總反被聰明誤。
影片在原來我們會預期的走向上面大膽改變結果,
雖然Happy Ending顯得刻意,但在操作和反操作的處理上仍有新意。
行銷到最後,可能只是操弄了我們自己。

本片尚未分級 This Film is Not Yet Rated

我從前沒有想過,做愛鏡頭裡抽送的次數真的會有人去計算,
而且還會因此影響一部影片的分級下場。
對於隱藏在事物表面背後的真相感興趣的人,
看這部片也可以被娛樂得十分開心。
導演柯比狄克以紀錄的方式,訪談了其他許多位導演,
我們一邊看著眾導演們轉述他們的電影的分級原因
和被要求刪剪的鏡頭,
同時這個過程也組合出這部影片,這部也將躲不過分級命運的電影。

MPAA(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是美國掌管電影分級的單位,
我們能看到多少美妙或刺激的性愛和暴力鏡頭,
生殺大權就看這些大叔大嬸們。
因為許多導演們被迫更動自己的創作,
但卻無從得知到底是哪些人決定了他們作品的社會接受程度,
所以柯比狄克幫了大家的忙,一一找出神祕的委員會成員的個人真實資料。

NC17,超越限制級(R)的等級,在美國當你的電影被分到NC17,
片商就不敢發行你的影片,雖然MPAA表示這對於票房沒有影響,
但少了片商的宣傳和援助,
你的電影也只能靜靜地消失在忙著推陳出新的片海中。
那麼到底是誰訂的標準?如何衡量?
暴力可以但性愛不行?異性可以但同性不行?
血漿和體液哪種比較兒童不宜?陰莖和槍管哪個比較負面?

電影分級不止保護了觀眾,也約束了觀影自由,
在歡笑和嘲諷裡看見美國電影工業的內幕,
也讓人聯想到美國官方現正被全球抨擊指責的軍事政策。

11.27.2006

2006金馬影展

今年的金馬影展改在新光影城,
本來我有些開心,
之前在華納威秀等入場時總在狹小的走廊上被人群擠爆,
但領教了永遠都大排長龍、只有三間的新光女廁後,
我可能從前太武斷了些。
但影展仍為周邊商家帶來小小收益,
星巴克就被養得更顯肥壯。
晚上的獅子林大樓一下影城四樓,其他樓層近乎恐佈,
手機櫃位打烊後,更是淒涼。
這裡是被人遺忘的空間,旁邊是旗袍禮服店和電玩機台,
和這裡顯得衝突的,是直上四樓影城的時尚年輕人們。
新光影城的影廳入口又在兩側,
許多姍姍來遲的觀眾找不到座位,
(即然不在乎遲到了影片看不完整,
又何必進來打擾想認真欣賞的人呢)
精彩的電影結束後只有零星的幾個人鼓掌;
我想在觀影的觀眾體質還無法速成改變的情況下,
只能期待主辦單位再找更理想的場地了,
不然空有金馬觀摩影展的美名,就太對不起那些參展影片了。

註:上網看了一下部份的人看今年金馬影展的觀後感。
訝異於有些人對某幾部電影的批評程度。
讓我心虛地檢討自己是否也過度驕傲地看待電影,用「做作」、「失敗」、「矯情」、「都比它好上好幾倍......」這些獨斷的詞彙,兩句話就把影片判了死刑。
我想依照這些局部的人們對待電影的態度,影展嚴重的遲到情形,應該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11.03.2006

情路長短調 A Short Film About Love

最近再看了《情路長短調》。
距離上一次租片來看,已經快兩年了。
即使知道劇情,還是感動莫名。
也許時間帶來了一些改變,也許奇士勞斯基的電影,就是適合一輩子慢慢體會的吧!

一切都從傾慕開始。
當瑪格達拿著假的通知單到郵局領錢,
多米克透過服務台偷望她,
這就是他們兩個關係的縮影,
雖然眼前這位迷人的女性和自己距離那麼近,只隔著一層玻璃,
但玻璃上對話用的圓洞才是他們溝通唯一的管道,
就像那只多米克用來偷窺瑪格達的望遠鏡。

她在房間吃麵包時他也吃,
甚至打電話給對面的她,
試著感受她所有的感受;
瑪格達用手指在桌上打翻的牛奶裡游移,
多米克割傷手指,吸著剛流出的血,
他品嚐的,是她的悲傷。

在舞台上表演者是不會背對觀眾的,
但如果是偷窺呢?
偷窺所見到的,是否都是真實的呢?
瑪格達背對者窗坐下哭泣,那是真實的悲傷,
是無法收拾的情緒。

這個故事原來是《十誡》其中一章,
奇士勞斯基為波蘭電視台製作的電視影集,
後來延伸為這部短片,
而翻譯的英文片名也很簡單優美(A Short Film About Love)。
這麼簡單的故事裡,
卻有文字轉譯不出的深刻含意。
像詩一樣,以少量的文字結構出龐大的意象,
在內斂中揮發了最大的情感。

十一

時間被影展塞滿,擁抱電影的催眠吧!
直到年底。

7.04.2006

誘惑醫生100招 Seducing Doctor Lewis

曾是廣告導演出身的尚馮斯瓦布里歐執導了這部題材小品,但風格迷人的影片。
觀影的過程非常愉快,全場笑聲不斷。
小島上需要工作機會,捕魚早從八年前就已無法維生,
只能靠政府的救濟金過活,
當地人民爭取工廠進駐設廠,
但條件是要有駐地醫生。
所以形成了這部可愛故事的影片,
鎮民有盡所有可能的方法留住來島上的醫生,
讓醫生撿到錢、舉辦所有人不懂規則的板球賽、讓醫生釣到冷凍魚獲.....
千奇百怪,驚喜不斷,笑果十足。

但其實在笑聲的包裝下是個心酸的原因,
導演用喜感的手法其實說的是離島被邊緣化的無奈,
不搬去城市就沒有工作機會,
留在生長的島上領救濟金,卻沒有尊嚴。
新鎮長Germain說得好:「救濟金不到半個月就用完了,屈辱卻整整一個月都趕不走;」
各種誇張的欺騙醫生的行徑都有背後的苦衷,
也為這部影片增加了深度和人味。

曾獲得坎城銀獅獎的導演Jean-Francois Pouliot,在這部影片裡流暢地表現了說故事的功力,
拿到如同廣告界奧斯卡的坎城大獎,更是讓人覺得實至名歸。


影片資訊:
誘惑醫生100招 Seducing Doctor Lewis
導演:尚馮斯瓦布里歐 Jean-Francois Pouliot
國別:加拿大 年份:2003 片長:108min 規格:35mm
得獎紀錄:坎城影展 日舞影展觀眾票選獎 蒙特婁喜劇影展觀眾票選獎

7.03.2006

愛瘋狂C.R.A.Z.Y.

我想電影就是一種帶領觀眾,
去看導演心裡的某個想法或觀點陳述的方式。
所以近來性別議題的電影漸漸以比較輕鬆幽默的態度呈現,
也許未嘗不是壞事,比較容易入口,好嚼好消化。

「愛瘋狂」就是這樣,它是今年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
故事背景在魁北克,所以全片都是法文發音。
把它歸類在同志議題電影,其實還比較像家庭關係的探討,
父親和家裡五個兒子的互動,每個人都會有衝突磨擦,
只是男主角查克的問題來自性傾向。

查克出生在虔誠的天主教家庭,父親更是異性戀的忠實信徒,
這雙重信仰就是查克的成長背景。
和耶穌同一天生日,被通靈者讚美擁有與常人不一樣的天賦,
諷刺的就是查克的確和周圍的人不太一樣,
就是不能公開的性傾向。

父親為了讓查克走往「正常」男人之路,鼓勵他與女性友人發生關係,
看起來父親的標準是只要兒子是異性戀就好,
但哥哥雷蒙靡爛的生活也是家裡的另一顆炸彈。

雷蒙和查克就像實驗組和對照組,
異性戀不等於乖巧,同性戀也不代表叛逆。

貫穿全片的歌曲“CRAZY",是父親最喜歡聽的歌,
它是父親心裡美好世界的縮影,
即使不聽歌,其實他還是沈浸在自己試圖建立的美麗國度裡,
無法接受現實。
這張唱片不是破碎就是找不到,
正好隱喻了父親得不到的美夢和對兒子的無力,
因為真實世界查克的確是gay,雷蒙則吸毒過量致死。

家庭全是絕對異性戀的男性兄長,母親成為查克非常重要的支柱,
雖然她是家裡唯一的女性角色,但卻十分有份量,
不管演員的詮釋或導演的鋪陳,
都可以看出這位媽媽難能可貴實事求是地看待同性行為的開闊胸襟。

本片的音樂也很稱職地演出。
查克房間牆上貼的是曾經承認自己是雙性戀的大衛鮑伊,
還有鄉村歌后佩西克萊的"CRAZY"、平克佛洛伊德.....
因為即將上院線,所以電影原聲帶應該不難買到。

這部片很受大家觀迎,也在加拿大橫掃了許多獎項,
網路上可以很容易地查出相關資料。
導演很細心地把男孩子的名字開頭的單字組成C.R.A.Z.Y.,
而瘋狂也成為貫穿全片的重要情感表現。


官網:http://www.swtwn.com/filmsdetail/2006/Crazy.htm
台北市中華路的佳佳唱片行也配合台北電影節有相關產品的展售,包括原聲帶。

6.25.2006

安隆風暴 Enron: 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

在現在台灣這個敏感的時刻,看這部紀錄片真是有趣。
聰明又有權的人怎麼玩錢,真是難以想像。
包括2006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等多項影展入圍和獲獎,如果你像我一樣對數字和金融市場沒概念,
再看一次,一定會全盤了解。
錢會把人變成什麼樣,因為是真實事件,所以更是血腥的現實。
就像訪談裡的人說的:「大家都坐上發財花車,而且以後還會再發生。」
現在在我們社會,不就正在上演嗎?

Cars

我原本擔心迪士尼買下皮克斯之後,會把迪士尼世界裡的傳統家庭觀和包袱傳染開來,
看來我是想太多了。
Cars仍然是部娛樂價值很高的影片。
我本來對於主角是幾台跑來跑去的卡通車提不起興趣,證明我的確是不識貨。
強調細節的皮克斯,再一次做到了。
大都會和小鎮的對比,皮克斯就是那小鎮,透過輕鬆詼諧的劇情和故事表現,重新定義主流所謂的成功價值,影片裡好像也看到皮克斯對自己的詮釋。
不過Cars的態度比起前幾部皮克斯的作品的確比較嚴肅,主角內心裡的堅持和情感轉折稍嫌淺了些,對戲的女主角表現也比較平板和可以預期,但因為仍有豐富的配角活潑的穿插,故事還是很緊湊,過程娛樂的爆點也夠多,所以給人留下的印象仍是精彩的。
裡面角色的設定也有考究,Porsche、Ferrari、福斯T1...哪款車配什麼個性,出廠年紀,都作足了功課。
當初在市場上規模小又不被看好的皮克斯,地點正位在舊金山人口僅六千餘人的Emeryville小鎮,到現在攡抱迪士尼,Cars在這個時間點上推出也許是巧合,但也許也間接說明皮克斯害怕消失的小鎮精神。

6.13.2006

坂本龍馬,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RYOMA

三年前的台北電影節(城市影展:京都/墨爾本),它是開幕片。
因為我是個假日才能參與影展盛宴的人,當時只能二選一選了「九一一事件簿」,日前卻在出租店內發現它。

一個已逝的英雄,他的太太和愛慕她的人,一女四男,用可笑的態度把荒謬的現實發酵得淋漓盡致。
嚴格說來應該是一女三男,影片開始時龍馬已經遭到刺殺而身亡多年,我們只能從遺孀Oryo阿涼(鈴木京香飾)夢境裡矇矓的回憶模糊地看見龍馬的形象。
因為人們心中對他的緬懷,雖然龍馬在全片裡沒有實體出現,卻是貫穿全片的幽魂,是貞節的碑、是禮義道德的大帽子。
為了報復而改嫁的阿涼看來荒淫,其實是唯一真正心裡悼念著龍馬的人,窩囊廢的老公松兵衛雖可憐但也可惡;神似龍馬的男人虎蔵謊稱不識龍馬,其實另有盤算;阿涼的妹夫覺兵衛,看似最恪守禮教,其實暗戀阿涼已久......荒唐的對白,滑稽的動作,觀眾一邊笑著看的,其實是阿涼悲涼的處境。
她握有這些男人對她的傾慕,雖然在生物界由雌性來決定傳宗接代的對象很正常,但在自然界裡最不自然的生物﹣人類身上,往往是男性的權力。但擁有像男性般的性支配權,阿涼實質上卻很空虛。沒有一個男人比得上龍馬,尤其還深愛著他更是一個詛咒。所以影片諷刺地製造了一種期待:觀眾等待著另一個出現的男人可以拯救阿涼,可以代替龍馬帶給她幸福。
市川準用非常娛樂的手法講述了大英雄龍馬身後發生的種種,主題像繞著阿涼,但看看電影片名,龍馬是這個故事成立的原因,任何人和龍馬相比都是配角,之於別人,之於阿涼自己,都是如此。問題本來就不在於阿涼選擇哪個男人才是比較好的決定,影片片名是位男性英雄,但又諷刺了男性英雄主義。

市川準另有執導「村上村樹の東尼瀧谷」(トニー滝谷),而關於坂本龍馬的資料在網路上也可查到。

竜馬の妻とその夫と愛人
監督 :市川準 イチカワジュン
製作 :富山省吾

演員表:
木梨憲武 キナシノリタケ(西村松兵衛)
中井貴一 ナカイキイチ(菅野覚兵衛)
鈴木京香 スズキキョウカ(おりょう)
江口洋介 エグチヨウスケ(虎蔵)
橋爪功 ハシヅメイサオ(勝海舟)

6.12.2006

偶然與你相遇 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這部片我是在光點看的,那場觀影的人數還不少。許多大學生和情侶。
可能也是因為它親切的敍事風格,所以還一度上了華納威秀的院線。

“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故事裡的十一個人,每個都像主角,其他的就真的是臨演。
我也很喜歡它的電影海報,就這十一個人,又完整又各自獨立。

克莉絲汀,她的創作很有趣。像在重現照片裡當時的環境,但在還原的過程裡,又是再製了一個時空。
我也很喜歡美展策展人的橋段。她在片子裡是個成熟的角色設定,大家都帶有一些想像的奇幻色彩,她就必須像個無趣的大人般糾正評斷所有其他人。但發生在她身上的事因為對比更強大而更加有趣。

就像展覧最後的主題是數位文化))<>((,這個符號的出處和本片的精神正好一致。不一定每件事都要有宏偉的意義和責任,看起來最無意義的事件卻成就了重要的事實。很輕鬆卻非常不一樣的思考出發點,在強調目的和用處的台灣人眼裡看來,更是特別。

鍋蓋頭 Jarhead

在山姆曼德斯的隨片講評裡提到,他儘量試著不要使用同樣的手法在每部電影裡,
所以雖然我因為美國心玫瑰情而選擇看鍋蓋頭,
但我必須試著切割來看他們。

當然看DVD對它是不太公平,
也可能我自己預設了反美立場。
講述一件時間還不夠久到已成為歷史的事件,
提及的人物也還在執政,具有高度爭議性且難以評斷;
就算是陳年舊事也會隨著不同年代而有不同的解讀,
所以我非常感趣Sam Mendes會用什麼⻆度來看。

荒謬的事情用正經嚴肅的態度去執行,是絕對的荒謬;
1990年第一次的波灣戰爭,出兵伊拉克,部隊是派出去了,理由卻還不夠充分,
大兵們子彈是上了膛,但遲遲等不到命令出擊;
滿腔的熱血只能屯積,
最後對空掃射,耗盡所有派不上用場的子彈,
就像服役期間只能不停地手淫,沒機會真槍實彈,精液徒勞無功。


我錯過了Jarhead上院線的時間,
雖然看DVD感覺實在差了許多,但隨著導演的觀點再看一次影片,
也是另一種體驗。

1.26.2006

斷臂山 Brokeback Mountain

感覺像看到一塊巨石。
像你登山走過彎道忽然出現在眼前,
它存在在那,和自然一體,擁有它的祕密,
你只能驚嘆又敬畏地注視,
而且找不出形容詞詳述心裡的震憾。



電影開演後,我懷疑地想:這是李安的電影嗎?
但接下來就問自己:什麼樣才叫做李安的電影?

我好像失去他電影裡一貫的節奏感和時間感,
一切都沈澱下來。



對我來說,這是個愛的故事。
而且在我人生裡,「愛」這個字眼出現的機率實在是微乎其微。
撇開對同志性向的討論,這是愛,深刻的愛。

同性愛的電影常常研究的是角色的社會適應和社會角色扮演,
或是大篇幅表現外界的批評和攻擊。
雖然環境是在英雄主義的牛仔故鄉,但斷臂山裡比較多的是透過他們自己的眼睛,怎麼看待自己。

帶著對自己的懷疑,展開了所謂的「正常」生活。
但「正常」不代表「正確」,正確也無法保證擁有幸福。
艾瑪其實就代表了其他所有的人。
艾瑪眼中的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甚至是現代還有的看法,變態和齷齪。

不管是斷臂山上或是人生,
男主角兩人註定無法永遠在一起,
牧羊人的職責就預言了兩人的相聚必定會失去一些東西作為代價補償。



這的確是個悲傷的故事,
微小但真實。
也許過度浪漫了男同志的愛情現況,
但說不定也是個開始,試著用你自己的感覺去界定你看到的事物。
可能你就不會把斷臂山只簡化成﹣「同志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