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中總是有這種,可以用輕鬆的心情,笑笑鬧鬧愉快觀影的片子。雖然是笑笑鬧鬧,但影片並不是只有日劇的格局,看似違反現實的劇情安排,導演用流暢自然的方式,清楚交待了這兩位互換身份的主角的新生活,因為如果不能讓人取信於這個荒謬的錯誤,接下來發生的一切都將無法成立。
負債中、又沒有角色可演、人生毫無成就的前演員(堺雅人 飾)和開名車、行事縝密、能力超強的殺手(香川照之 飾),在一次澡堂誤踩肥皂而陷入昏迷的意外中互換了身份,堺雅人陰錯陽差地過起有錢的殺手生活,而沒發現富有表面下的黑暗真相;香川照之則是在失憶甦醒後開始面對一無事處的演員人生。
我不大喜歡堺雅人,他給我一種違和感,好像無法表現出角色真正的內心,但也許這就是他的個人特色吧。香川照之我就十分欣賞, 他像是會給故事中人一劑很強大的特效藥,讓角色活起來,擁有自己的意志。
面對截然不同的人生,所謂的成功和失敗,究竟是結果,還是因人而異呢?如果說失敗的人是輸在起跑點,那麼即使某天擁有了富有的成績和成就,失敗者是否還是會把這樣的人生搞砸呢?影片藉由身份交換,一位是沒有演技的演員,一位是每場任務都必須真槍實彈演出的殺手,來討論演技這件事,影片中還有另一位主角﹣廣末涼子,飾演期待結婚的雜誌編輯,她自然的表現也為電影增加了不少可看性。雖然這部電影在結局時,仍難免出現了像日劇中的超現實美好Ending,但光是看香川照之的表現,還有趣味思考人們面對人生的態度,這部影片都算得上是不錯的選擇。
9.20.2013
拼貼幸福 Broken
在《海上鋼琴師》之後,我就很欣賞提姆羅素Tim Roth,據說私底下不愛穿內衣褲的他,總給我一種雙面的聯想,看著他的臉,就覺得他好像把另一種危險的性格隱藏起來。本片的另一位演員席尼墨非Cillian Murphy我也算熟悉,他淺色的眼珠和神祕的氣質,常常讓他在主流電影中詮釋心理偏差的壞人,但他其實很英俊也氣質出眾,在看過《冥王星早餐》(Breakfast on Pluto)後,我甚至會用「可愛」來形容他,有了這兩位心儀的演員和對劇情的興趣,就是我看《拼貼幸福 》的源起。
這部片有種純真的特質。它不是那種冷硬氛圍、人人都視暴力為無物的那種電影,相反地,影片就是從美好的青春來觀看忽然變調的生活,看失控的憤怒怎麼快速侵入和佔領了原本平靜的家庭。對於暴力行為,旁觀的底限在哪裡?當我們決定介入處理的同時,是否準備好付出其他的代價?
女主角就是片中的暖陽,是無邪無罪的象徵,愛蘿絲勞倫斯Eloise Laurence非常精彩地呈現出女主角「臭鼬」(Skunk,他的父親Tim Roth都叫她這個小名)的單純和善良,帶點男孩味道的外型,又有女孩的敏感,好像對邪惡很無知,但又有來自她自己的細心觀察,這位與黑暗方對立的清新天使,Eloise Laurence給予這個角色自然而豐富的不同面向。
影片中Eloise Laurence哼唱的主題曲來自樂團Blur在2003年8月發行的單曲:Colours,影片中播放的是Eloise Laurence演唱的版本,她用乾淨清亮的聲音詮釋,很符合影片的調性,像是在被誤解敵視讓人無法喘氣的壓迫中,忽然響起,讓人放下武器的優美吟唱。
這部片有種純真的特質。它不是那種冷硬氛圍、人人都視暴力為無物的那種電影,相反地,影片就是從美好的青春來觀看忽然變調的生活,看失控的憤怒怎麼快速侵入和佔領了原本平靜的家庭。對於暴力行為,旁觀的底限在哪裡?當我們決定介入處理的同時,是否準備好付出其他的代價?
女主角就是片中的暖陽,是無邪無罪的象徵,愛蘿絲勞倫斯Eloise Laurence非常精彩地呈現出女主角「臭鼬」(Skunk,他的父親Tim Roth都叫她這個小名)的單純和善良,帶點男孩味道的外型,又有女孩的敏感,好像對邪惡很無知,但又有來自她自己的細心觀察,這位與黑暗方對立的清新天使,Eloise Laurence給予這個角色自然而豐富的不同面向。
影片中Eloise Laurence哼唱的主題曲來自樂團Blur在2003年8月發行的單曲:Colours,影片中播放的是Eloise Laurence演唱的版本,她用乾淨清亮的聲音詮釋,很符合影片的調性,像是在被誤解敵視讓人無法喘氣的壓迫中,忽然響起,讓人放下武器的優美吟唱。
7.27.2013
露西亞離開之後 After Lucia
如果要我選幾部最近看過的電影推薦給朋友,我會毫不遲疑挑出《愛慕Amour》、《露西亞離開之後After Lucia》和《人間師格Detachment》。
即使我現在再看一次《露西亞離開之後》YouTube 上的預告片介紹,仍然會想起觀影當下的震撼。
轉學到新學校的女孩﹣亞莉桑德拉(Alejandra),和男同學的親密行為不小心被人放到網路上,在新同學認識她之前,就先有了壞名聲。這部電影有兩個特色,一是沒有配樂(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寫實地描述不作情境堆砌,另外就是重心放在同學與同學間的欺侮、暴力行為,而不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影片裡主要的大人只有亞莉的父親,對照同學們以多對一的方式對雅莉施暴,沒有任何師長察覺而出手援救,更加重了暴力的陰暗和亞莉孤兒般地絕境。爸爸的處境可能沒有比亞莉好過多少,太太露西亞車禍意外身亡,帶著女兒的他光是要重新面對生活和工作就備感挫折無力,而沒去留意到女兒的校園生活已經完全走樣。
我覺得這部電影裡的覇凌景象十分駭人。覇凌其實電視電影裡常演,時常被操作成流氓般的肢體衝突,或是血漿揮灑的腥濕場面,但在這部影片中,因為沒有被加油添醋和用力營造,傷害亞莉的行為反而因為流暢自然而更顯得可怕而邪惡。與亞莉發生關係的男孩家境富裕,和他的女友和亞莉都是同班同學,事情曝光後劈腿男完全沒事, 他繼續不斷找亞莉攀談的舉動,更是把亞莉推往地獄的深層。嫉恨的女友與姐妹淘、看好戲的同學和其他思春期充滿性幻想的男學生,一個一個成為亞莉無法逃脫的夢魘。
為什麼年紀輕輕的學生會這麼壞呢?在父親和校方終於發覺事情有異,開始調查時,整個事件對亞莉的傷害已經像是太厚重的書籍資料難以翻閱回溯。其實許多家長和成年人應該都有和亞莉爸爸一樣的感覺,就是對於這些年紀尚淺的同學們的行為感到難以置信。
片名《露西亞離開之後》點出了電影的主題,對焦在驟然失去妻子和母親的這對父女身上,廚師爸爸無法心平靜氣地待在餐廳裡工作,和女兒亞莉轉學體檢中的尿液驗毒陽性反應,都揭示了二人看似平靜其實崩潰解體的內心和新希望。
影片最後,亞莉的父親決定採取行動,本來因為失去妻子強壓下的莫名憤怒這時似乎有了最好的發洩出口,電影中一直缺席的父權,最後用暴力為這個難以收拾的殘局作了結尾。當看著亞莉爸爸獨自在海上操作著小艇的畫面,就像看著被摔碎一地的玻璃碎片一樣,震驚、絕對、和難以收拾的毀滅,也為這部電影畫下了強悍的句點。
即使我現在再看一次《露西亞離開之後》YouTube 上的預告片介紹,仍然會想起觀影當下的震撼。
轉學到新學校的女孩﹣亞莉桑德拉(Alejandra),和男同學的親密行為不小心被人放到網路上,在新同學認識她之前,就先有了壞名聲。這部電影有兩個特色,一是沒有配樂(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寫實地描述不作情境堆砌,另外就是重心放在同學與同學間的欺侮、暴力行為,而不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影片裡主要的大人只有亞莉的父親,對照同學們以多對一的方式對雅莉施暴,沒有任何師長察覺而出手援救,更加重了暴力的陰暗和亞莉孤兒般地絕境。爸爸的處境可能沒有比亞莉好過多少,太太露西亞車禍意外身亡,帶著女兒的他光是要重新面對生活和工作就備感挫折無力,而沒去留意到女兒的校園生活已經完全走樣。
我覺得這部電影裡的覇凌景象十分駭人。覇凌其實電視電影裡常演,時常被操作成流氓般的肢體衝突,或是血漿揮灑的腥濕場面,但在這部影片中,因為沒有被加油添醋和用力營造,傷害亞莉的行為反而因為流暢自然而更顯得可怕而邪惡。與亞莉發生關係的男孩家境富裕,和他的女友和亞莉都是同班同學,事情曝光後劈腿男完全沒事, 他繼續不斷找亞莉攀談的舉動,更是把亞莉推往地獄的深層。嫉恨的女友與姐妹淘、看好戲的同學和其他思春期充滿性幻想的男學生,一個一個成為亞莉無法逃脫的夢魘。
為什麼年紀輕輕的學生會這麼壞呢?在父親和校方終於發覺事情有異,開始調查時,整個事件對亞莉的傷害已經像是太厚重的書籍資料難以翻閱回溯。其實許多家長和成年人應該都有和亞莉爸爸一樣的感覺,就是對於這些年紀尚淺的同學們的行為感到難以置信。
片名《露西亞離開之後》點出了電影的主題,對焦在驟然失去妻子和母親的這對父女身上,廚師爸爸無法心平靜氣地待在餐廳裡工作,和女兒亞莉轉學體檢中的尿液驗毒陽性反應,都揭示了二人看似平靜其實崩潰解體的內心和新希望。
影片最後,亞莉的父親決定採取行動,本來因為失去妻子強壓下的莫名憤怒這時似乎有了最好的發洩出口,電影中一直缺席的父權,最後用暴力為這個難以收拾的殘局作了結尾。當看著亞莉爸爸獨自在海上操作著小艇的畫面,就像看著被摔碎一地的玻璃碎片一樣,震驚、絕對、和難以收拾的毀滅,也為這部電影畫下了強悍的句點。
4.08.2013
愛慕 Amour
人到了一個年紀,就會開始迴避和自己切身有關的問題。年輕的時候,會想在電影裡尋求生命中無解的答案,像是家庭問題,或社會議題。再冷硬的題材都可以吸收,好像青春的心臟比較有力,可以抵擋消化這些犀利殘酷的辯證。
但有了歲數就不一樣。對死亡、孤獨、殘疾病痛的電影描述能閃則閃,我現在可以了解為什麼老人都不喜歡看病,懷著過一天就賺到一天的消極態度。
所以「愛慕」真是嚇到我了。
本來它並不在我的片單裡,原本要放映的「好戲還在後頭」(You Ain't Seen Nothin' Yet!)好像當日因為影片拷貝的問題所以無法播放,我不確定是否錯過了公告,因為我是直到入場就座時才知道這件事。主辦單位貼心地為觀眾挑了另一部片來放映,「好戲還在後頭」的票根可以延到之後使用,等於贈送在場的我們免費欣賞另一部大師之作。
上次看導演麥克漢內克(Michael HANEKE)的作品已經是許久以前,《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和《隱藏攝影機》(HIdden),兩部電影力道都很強,也很有震撼力,而「愛慕」則是進階版。但其實我非常感謝這個拷貝之誤,才讓我沒有錯過這部電影。
如果有一天,要和身旁的伴侶分開,那會是多麼難以承受的事?這位可能是在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最好的朋友、是知音、是永遠的愛人,是生命裡的平靜,是人生所有問題的答案。如果說尋找真愛非常困難,那麼相遇後若能相知相守,在髮鬢蒼蒼時仍互相珍惜,卻無法抵抗生老病死的拆散,那會需要多大的勇氣來面對?
電影描述了女主角安妮類似失智症的發病過程,從一開始還與男主角喬治一起看表演、聊音樂,但從某天忽然發生的渙散狀況,就像人突然被拔掉了電源一樣,之後變成了間歇性的神智不清、無法自理生活的病患。
我很喜歡喬治與安妮互動的情形。簡單地談天,好像聊什麼都對,在平靜中是滿溢的幸福。但唯一的老伴脫離了常軌,自己不但要堅強面對,還要照顧對方、叮嚀護士,再面對子女和準備解釋說法來回應外界的期待和關心,是難以想像的辛苦。在一幕喬治的惡夢橋段中,導演用超現實的手法具象化了喬治內心的恐懼,當時被驚嚇到的我,心裡反而微笑起來,覺得這種會被突出其來的可怕畫面震懾,果然是漢內克先生的作品。
喬治在照顧的後期,作了一個他覺得是對安妮最好的決定。看著這個心愛的靈魂一點一點地被疾病摧毀,安妮曾說著她不要這樣活著。觀眾可能有猜測到喬治會這樣抉擇,但導演仍讓我很佩服的,是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讓事件發生。這種措手不及對觀眾來說格外重要,因為喬治就是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面對老伴忽然病倒,突然他的人生被改變了曲目,這種驟然發生的殘忍,如雷擊一般,更加突顯了疾病的可怕,觀眾也才能對電影裡的角色,產生絕對延伸的共鳴和認同。
「愛慕」讓其他眾多電影,很難與它抗衡的另一個原因,我個人認為是「精準」。這種已經超越言簡意賅的境界,展現了導演絕對的自信和電影語言的威力,這種精準我在漢內克先生的其他作品裡有意識到,但「愛慕」更加難得的,是這樣的精準迸發出來的「愛」。這麼殘酷的事情,怎麼反而讓人感覺到這麼豐富的、無止盡的愛呢?不可思議的,電影這麼犀利地看待疾苦病痛,竟顯現出更多對生命的熱情和包容,觀眾在這種近乎絕望的狀況下,卻感覺到快被電影裡滿滿的愛給淹沒。
我尤其喜歡電影的結尾。當喬治從床上聽到安妮的說話聲後驚訝起身,在安妮催促下穿上外套,一如過往兩人一起出門,這麼平實簡單的安排,卻交待了許多事,交待了喬治最後的等待,在他失去生命裡的神采之後,最後,這就是這兩人最完滿的幸福。片尾結局的3段鏡頭更是精彩,先演出被喬治黏上膠帶封好的門框,接著喬治和安妮一起出門離開,之後女兒伊莎貝雨蓓走進來,坐在爸爸的老位子上,鏡頭遠遠地看著側面的她,然後觀眾看到的門,已經被清理恢復為原來的素白樣貌。結合電影開場消防隊破門而入的故事起點,整個事件所有的時間點和因果都已交待完成。
事實上我覺得這已經有點類似不可能的任務,能在幾個鏡頭中說完那麼複雜的先後順序,更不要說一般電影難以避免的要加上字幕「幾天後」這種作法。導演完全不浪費任何一個鏡頭,不多說一句廢話,精準地說完故事,而且是精準地描寫了故事裡高難度的﹣包含現實和不寫實的部份,不為了交待敘事而拍出肉體的不堪,維持了生命絕對的尊嚴,和濃郁的愛,很多很多的愛。
導演之前的作品,可能會讓我聯想到批判、冷酷和尖銳的心裡衝突,但這部電影裡卻多了醇厚的情感,和對生命寬闊的包容,讓人更加驚喜。雖然影片主題呈現了我心裡的恐懼,就像還沒準備好就被推上手術檯,硬著頭皮接受外科解剖治療一樣,但我想觀眾在最後都能得到療癒,感覺到影片裡的愛和守護撫慰了心裡的傷痛。兩位資深演員﹣影帝尚路易坦帝尼昂和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艾曼紐麗娃,為這樣綿長的情感做了精彩的詮釋,我想一般觀眾不大容易在老年人的故事裡,領會到事間少有的真情,通常被商業主流電影馴化的我們,總習慣俊男美女激盪出的熾熱火花,而且還可能誤以為那才是真愛。但「愛慕」用影片勝過了一切主觀和狹義的淺見,是幾年來難得一見,會在心裡留盪許久的好電影。
但有了歲數就不一樣。對死亡、孤獨、殘疾病痛的電影描述能閃則閃,我現在可以了解為什麼老人都不喜歡看病,懷著過一天就賺到一天的消極態度。
所以「愛慕」真是嚇到我了。
本來它並不在我的片單裡,原本要放映的「好戲還在後頭」(You Ain't Seen Nothin' Yet!)好像當日因為影片拷貝的問題所以無法播放,我不確定是否錯過了公告,因為我是直到入場就座時才知道這件事。主辦單位貼心地為觀眾挑了另一部片來放映,「好戲還在後頭」的票根可以延到之後使用,等於贈送在場的我們免費欣賞另一部大師之作。
上次看導演麥克漢內克(Michael HANEKE)的作品已經是許久以前,《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和《隱藏攝影機》(HIdden),兩部電影力道都很強,也很有震撼力,而「愛慕」則是進階版。但其實我非常感謝這個拷貝之誤,才讓我沒有錯過這部電影。
如果有一天,要和身旁的伴侶分開,那會是多麼難以承受的事?這位可能是在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最好的朋友、是知音、是永遠的愛人,是生命裡的平靜,是人生所有問題的答案。如果說尋找真愛非常困難,那麼相遇後若能相知相守,在髮鬢蒼蒼時仍互相珍惜,卻無法抵抗生老病死的拆散,那會需要多大的勇氣來面對?
電影描述了女主角安妮類似失智症的發病過程,從一開始還與男主角喬治一起看表演、聊音樂,但從某天忽然發生的渙散狀況,就像人突然被拔掉了電源一樣,之後變成了間歇性的神智不清、無法自理生活的病患。
我很喜歡喬治與安妮互動的情形。簡單地談天,好像聊什麼都對,在平靜中是滿溢的幸福。但唯一的老伴脫離了常軌,自己不但要堅強面對,還要照顧對方、叮嚀護士,再面對子女和準備解釋說法來回應外界的期待和關心,是難以想像的辛苦。在一幕喬治的惡夢橋段中,導演用超現實的手法具象化了喬治內心的恐懼,當時被驚嚇到的我,心裡反而微笑起來,覺得這種會被突出其來的可怕畫面震懾,果然是漢內克先生的作品。
喬治在照顧的後期,作了一個他覺得是對安妮最好的決定。看著這個心愛的靈魂一點一點地被疾病摧毀,安妮曾說著她不要這樣活著。觀眾可能有猜測到喬治會這樣抉擇,但導演仍讓我很佩服的,是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讓事件發生。這種措手不及對觀眾來說格外重要,因為喬治就是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面對老伴忽然病倒,突然他的人生被改變了曲目,這種驟然發生的殘忍,如雷擊一般,更加突顯了疾病的可怕,觀眾也才能對電影裡的角色,產生絕對延伸的共鳴和認同。
「愛慕」讓其他眾多電影,很難與它抗衡的另一個原因,我個人認為是「精準」。這種已經超越言簡意賅的境界,展現了導演絕對的自信和電影語言的威力,這種精準我在漢內克先生的其他作品裡有意識到,但「愛慕」更加難得的,是這樣的精準迸發出來的「愛」。這麼殘酷的事情,怎麼反而讓人感覺到這麼豐富的、無止盡的愛呢?不可思議的,電影這麼犀利地看待疾苦病痛,竟顯現出更多對生命的熱情和包容,觀眾在這種近乎絕望的狀況下,卻感覺到快被電影裡滿滿的愛給淹沒。
我尤其喜歡電影的結尾。當喬治從床上聽到安妮的說話聲後驚訝起身,在安妮催促下穿上外套,一如過往兩人一起出門,這麼平實簡單的安排,卻交待了許多事,交待了喬治最後的等待,在他失去生命裡的神采之後,最後,這就是這兩人最完滿的幸福。片尾結局的3段鏡頭更是精彩,先演出被喬治黏上膠帶封好的門框,接著喬治和安妮一起出門離開,之後女兒伊莎貝雨蓓走進來,坐在爸爸的老位子上,鏡頭遠遠地看著側面的她,然後觀眾看到的門,已經被清理恢復為原來的素白樣貌。結合電影開場消防隊破門而入的故事起點,整個事件所有的時間點和因果都已交待完成。
事實上我覺得這已經有點類似不可能的任務,能在幾個鏡頭中說完那麼複雜的先後順序,更不要說一般電影難以避免的要加上字幕「幾天後」這種作法。導演完全不浪費任何一個鏡頭,不多說一句廢話,精準地說完故事,而且是精準地描寫了故事裡高難度的﹣包含現實和不寫實的部份,不為了交待敘事而拍出肉體的不堪,維持了生命絕對的尊嚴,和濃郁的愛,很多很多的愛。
導演之前的作品,可能會讓我聯想到批判、冷酷和尖銳的心裡衝突,但這部電影裡卻多了醇厚的情感,和對生命寬闊的包容,讓人更加驚喜。雖然影片主題呈現了我心裡的恐懼,就像還沒準備好就被推上手術檯,硬著頭皮接受外科解剖治療一樣,但我想觀眾在最後都能得到療癒,感覺到影片裡的愛和守護撫慰了心裡的傷痛。兩位資深演員﹣影帝尚路易坦帝尼昂和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艾曼紐麗娃,為這樣綿長的情感做了精彩的詮釋,我想一般觀眾不大容易在老年人的故事裡,領會到事間少有的真情,通常被商業主流電影馴化的我們,總習慣俊男美女激盪出的熾熱火花,而且還可能誤以為那才是真愛。但「愛慕」用影片勝過了一切主觀和狹義的淺見,是幾年來難得一見,會在心裡留盪許久的好電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