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2006

服務生之死 Ober(Waiter)

有人說當作家筆下的角色誕生時,就有了其自主的意識。
所以許多作者到最後無法控制自己創造的人物,只能任故事朝向「不得不如此」的方向延伸。
《服務生之死》這部影片和上述就有點關係。
滿足了其中一個角色的希望,又不能讓全部人滿意,
就算大部份的人都高興了,可能作者自己卻不同意。
在形式上大膽創新,質疑了電影的提供角色和觀眾的接收角色之間的關係,在劇情上反問角色和作者之間的控制定律。

影子保鏢 The Minder

我們就跟在主角旁邊。
看著他從梳洗準備出門,到深夜休息,中間的時間就是等待和跟隨。
男主角跟著政要,我們跟著他。
這麼枯橾無聊的生活,可是影片一點都不無聊。
表現出來的冷靜制約,情緒在這種過份壓抑下,反而顯得波濤洶湧。

男主角有速寫的嗜好,但這種結合眼和手的高度自我意識的行為,
只能祕密地進行。平常,他不用有自己的個性,他是保鏢。
素描也是他的生活寫照,他看著別人,但對方幾乎不會注意到他。

沒有光環,沒有和委託人的曖昧,
沒有自由。
如果影子要獨自行動,就必須脫離主體。
或者主體死亡。

全片直到結束上字幕才出現配樂,影片的安靜沈默就像聾了一樣,
心裡的吶喊以最大分貝爆發,然後震耳欲聾,從此又再聽不見。

超完美地獄 The Bothersome Man

這部影片的英文片名是:The Bothersome Man
我想,對於男主角身處的環境來說,他的確是不受歡迎。
冷感的色調形成全片獨特的風格,
影片裡的世界即真實又虛幻。
像我們平日生活一般真實,但抽掉熱情、吵噪、傷心、髒亂......這些突發性的情緒和元素,
一切都冷靜、理性、規律、乾淨。

我們跟著男主角莫名地就到了這個地方,
裡面有輕鬆的工作、漂亮的女伴、可以恣意作愛、儘量申請添購辦公室設備和傢俱,
劈腿沒關係,甚至也不會死。
只是吃不出食物的味道,也無法定義這到底是什麼地方;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不是由你控制,你只能接受安排。

到最後也許不完美的才是真實,有期限的生命才有溫度。
全片並沒有固定的問與答,觀眾從開始就抱著疑問,但故事繼續進行,你好像得到了答案又好像只是自己的猜測。但現實生活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答案。

讓人發笑,又感覺恐怖,風格奇異的一部電影。

戀愛魔鏡 Mr. Average

因為我是幹廣告的,所以看這部片會心虛。
我們平時總是試著置入、操作,而且希望一切都不落痕跡。
我們的工作,某種程度來說就是影片裡討厭的市調公司那些笨蛋們。
當然也許也包含政客。

我想,應該是自以為聰明的人才覺得可以操縱大眾,
但聰明總反被聰明誤。
影片在原來我們會預期的走向上面大膽改變結果,
雖然Happy Ending顯得刻意,但在操作和反操作的處理上仍有新意。
行銷到最後,可能只是操弄了我們自己。

本片尚未分級 This Film is Not Yet Rated

我從前沒有想過,做愛鏡頭裡抽送的次數真的會有人去計算,
而且還會因此影響一部影片的分級下場。
對於隱藏在事物表面背後的真相感興趣的人,
看這部片也可以被娛樂得十分開心。
導演柯比狄克以紀錄的方式,訪談了其他許多位導演,
我們一邊看著眾導演們轉述他們的電影的分級原因
和被要求刪剪的鏡頭,
同時這個過程也組合出這部影片,這部也將躲不過分級命運的電影。

MPAA(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是美國掌管電影分級的單位,
我們能看到多少美妙或刺激的性愛和暴力鏡頭,
生殺大權就看這些大叔大嬸們。
因為許多導演們被迫更動自己的創作,
但卻無從得知到底是哪些人決定了他們作品的社會接受程度,
所以柯比狄克幫了大家的忙,一一找出神祕的委員會成員的個人真實資料。

NC17,超越限制級(R)的等級,在美國當你的電影被分到NC17,
片商就不敢發行你的影片,雖然MPAA表示這對於票房沒有影響,
但少了片商的宣傳和援助,
你的電影也只能靜靜地消失在忙著推陳出新的片海中。
那麼到底是誰訂的標準?如何衡量?
暴力可以但性愛不行?異性可以但同性不行?
血漿和體液哪種比較兒童不宜?陰莖和槍管哪個比較負面?

電影分級不止保護了觀眾,也約束了觀影自由,
在歡笑和嘲諷裡看見美國電影工業的內幕,
也讓人聯想到美國官方現正被全球抨擊指責的軍事政策。

11.27.2006

2006金馬影展

今年的金馬影展改在新光影城,
本來我有些開心,
之前在華納威秀等入場時總在狹小的走廊上被人群擠爆,
但領教了永遠都大排長龍、只有三間的新光女廁後,
我可能從前太武斷了些。
但影展仍為周邊商家帶來小小收益,
星巴克就被養得更顯肥壯。
晚上的獅子林大樓一下影城四樓,其他樓層近乎恐佈,
手機櫃位打烊後,更是淒涼。
這裡是被人遺忘的空間,旁邊是旗袍禮服店和電玩機台,
和這裡顯得衝突的,是直上四樓影城的時尚年輕人們。
新光影城的影廳入口又在兩側,
許多姍姍來遲的觀眾找不到座位,
(即然不在乎遲到了影片看不完整,
又何必進來打擾想認真欣賞的人呢)
精彩的電影結束後只有零星的幾個人鼓掌;
我想在觀影的觀眾體質還無法速成改變的情況下,
只能期待主辦單位再找更理想的場地了,
不然空有金馬觀摩影展的美名,就太對不起那些參展影片了。

註:上網看了一下部份的人看今年金馬影展的觀後感。
訝異於有些人對某幾部電影的批評程度。
讓我心虛地檢討自己是否也過度驕傲地看待電影,用「做作」、「失敗」、「矯情」、「都比它好上好幾倍......」這些獨斷的詞彙,兩句話就把影片判了死刑。
我想依照這些局部的人們對待電影的態度,影展嚴重的遲到情形,應該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11.03.2006

情路長短調 A Short Film About Love

最近再看了《情路長短調》。
距離上一次租片來看,已經快兩年了。
即使知道劇情,還是感動莫名。
也許時間帶來了一些改變,也許奇士勞斯基的電影,就是適合一輩子慢慢體會的吧!

一切都從傾慕開始。
當瑪格達拿著假的通知單到郵局領錢,
多米克透過服務台偷望她,
這就是他們兩個關係的縮影,
雖然眼前這位迷人的女性和自己距離那麼近,只隔著一層玻璃,
但玻璃上對話用的圓洞才是他們溝通唯一的管道,
就像那只多米克用來偷窺瑪格達的望遠鏡。

她在房間吃麵包時他也吃,
甚至打電話給對面的她,
試著感受她所有的感受;
瑪格達用手指在桌上打翻的牛奶裡游移,
多米克割傷手指,吸著剛流出的血,
他品嚐的,是她的悲傷。

在舞台上表演者是不會背對觀眾的,
但如果是偷窺呢?
偷窺所見到的,是否都是真實的呢?
瑪格達背對者窗坐下哭泣,那是真實的悲傷,
是無法收拾的情緒。

這個故事原來是《十誡》其中一章,
奇士勞斯基為波蘭電視台製作的電視影集,
後來延伸為這部短片,
而翻譯的英文片名也很簡單優美(A Short Film About Love)。
這麼簡單的故事裡,
卻有文字轉譯不出的深刻含意。
像詩一樣,以少量的文字結構出龐大的意象,
在內斂中揮發了最大的情感。

十一

時間被影展塞滿,擁抱電影的催眠吧!
直到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