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2008

天堂此時 Paradise Now

透過歐美媒體,我們大部份人都知道以色列在軍事和經濟上的強悍,當有爆炸案發生,我們第一時間也會想:又是恐佈份子幹的吧!然後我們的新聞媒體也會在編譯CNN的新聞畫面後下個結論:台灣目前不會受到恐佈份子的威脅。
非常簡單,反正都推給他們就好了。
「天堂此時」難得地試著用另一邊的角度,更難得的是讓世界上的其他人看到。
跟著影片,發現那麼無用(同時無害)的兩個人,會成為報紙上的頭版照片,會有一個統一的名字:terrorist。
試著向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經濟水平和社會信仰的其他人說明,是什麼樣的信念會讓他們做這樣的選擇,又或者光是試著說明他們也許沒有選擇,就已經是十分困難的事。
「天堂此時」並沒有試著合理化他們持炸彈的行為,但可以讓我們用短短的90分鐘,只是看看,看看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看看他們的母親,看看他們也想談場戀愛。
本片贏得2006金球獎最佳外語片,2006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沒有拿到奧斯卡,不令人意外,希望有機會可以上院線,也希望如果你有時間,可以看看這部片。

另一個愛情故事 Just Another Love Story

兩個彼此無關的群體,要如何互動出一個新的愛情故事?
它就這麼發生了,像是取樣般各抽出一個人,再把這兩個人放在一起。

因為一場意外車禍,而創造出的愛情故事,在你覺得猜到之後的發展時,它又轉了一個方向。色彩抽離奇異,劇情像是可以預料也出人意外。

同時幽默。如果上院線不妨去看看。

公主追殺令 Princess

在一次電視節目裡日日春協會和流鶯的訪談中,聽一位社會工作者提到:「對性工作者的態度,往往代表一個社會對性的態度。」
「公主追殺令」裡透過情色工業所衍生出各種身分的對立和衝突,丟出許多問號。

奧古斯特在全片裡不斷地試圖以各種方式恢復他姐姐的原始身分,世上沒有什麼A片女優「公主」,只有他的姐姐汀娜。奧古斯特的問題,就是大家對A片女優的崇拜和習以為常。這種產業的行銷結構,消費掉許多女孩,和那些女孩的家人。

一般社會對情色生意都有既定的刻板評價,A片女星走在成名和道德之間的模糊地帶,本片把A片女星和妓女放在一起,衝擊觀眾的傳統認知:妓女就是低賤的嗎?如果透過鏡頭拍攝販售就反而變成人人欣羨的電影明星?A片女星可以公然地宣傳自己的限制級電影,但妓女卻必須躲躲藏藏,如果色情是罪,那麼目前社會對情色工業的道德漠視反而呈現出一種異常的矛盾。

奧古斯特對情色工業的仇視,是因為他們把姐姐變成了A片女星?還是成為A片女星的生活方式殺了汀娜?奧古斯特銷毀了所有汀娜的影帶、光碟、所有公主曾經存在的記錄,但奧古斯特曾經也是個喜歡拿著DV拍東拍西的年輕人,甚至第一支公主主演的色情片還是奧古斯特協助拍攝的,他想要銷毀的是公主的存在還是自己的罪惡?如果人類對於鏡頭的窺視本能地無法抗拒,這是否足以合理化人們對於情色影片的迷戀?

「公主追殺令」包含了兩個主要的視覺語言:色情和暴力。
在許多電影分級制裡暴力其實比色情更容易過關,「公主追殺令」的故事看似是主角奧古斯特一一除掉把他的姐姐變成A片女星的情色工業黑手,但在這個過程裡是否色情已被暴力取代,以另一種煽情在螢幕上揮灑?

米亞,是汀娜留下來的女兒。奧古斯特把她帶離妓院,但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跟幼小的米亞一起生活。米亞並不如奧古斯特想像地純真無邪,在她身上奧古斯特只看到更多情色工業的遺毒,透過小女孩來呈現,和暴力的鏡頭同樣驚悚。奧古斯特阻止米亞模仿汀娜在影片裡的動作和叫聲,卻要米亞幫助他倒汽油、拿武器,如果暴力的影響等同色情,這是否可以表示復仇的盲目讓人們自相矛盾?但讓米亞攻擊曾經傷害過她的男人,是否又是一種變向的治療?

查理,是姐姐汀娜的男友,也是創造公主的推手,是否像查理所說,因為奧古斯特愛拍攝,所以其實是他把自己的姐姐變成A片紅星?查理代表終極的罪惡,奧古斯特必須一路清除各種阻礙才有機會接近查理,但復仇畢竟是盲目的,最後奧古斯特的安排殺了他自己和米亞,查理仍然活著,觀眾需要查理死亡來得到正義伸張的慰藉,這樣的結局安排是否也表示在現實生活裡,情色幕後的黑手不可能消失,汀娜喜歡查理,米亞也喜歡查理勝過奧古斯特,人類被邪惡吸引的無盡輪迴只能不斷上演。

「公主追殺令」大膽地質疑丹麥社會對情色的支持和開放,同時藉由小女孩米亞和奧古斯特傳教士的身分把傳統的禁忌和概念進行比對和檢視。片中電影從業人員認為,公主只不過是A片工業的一小塊而已,奧古斯特實在不需要如此過度反應,也許就像片中的老妓女凱倫說的:「這件事,每個人都有責任。」